2011年6月12日日曜日

傑克舒茲:永遠要有很多好筆

最近在一些設計研究案中轉來轉去,一篇論文在討論可觸碰式在文化上的可能性,順利的話或許可以在這個領域中引起一些討論。在論文公開之前我還得保密一陣子。另外則是產學合作的研究案,主題則是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我很喜歡,但還在思考該怎麼做設計。另外則是參加了幾個線上社團的討論,發現台灣在做互動設計與設計研究的人還真多,真的不是前幾年可以想像的。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設計研究或是互動設計在台灣的市場潛力,但真正值得懷疑的是,其實你沒看過幾個設計案子做過真正的設計研究,或者是從設計研究得到好處(incentive)。相反的是,通常設計研究都是從設計之後才開始的,為了證明這個設計是「有用」的研究行為。如果要問有沒有好壞,其實沒有,端看方法與角度是否合乎邏輯即可。


對於互動設計則是,號稱互動設計的團隊,其實不外乎是設計外包或展覽統包,創意總是在螢幕,手勢與探測器裡找尋應用。好一點可能內含著些思考,但文字表現總不能讓人讓人完全信服,更重要的是作品好像都有哪裡看過的影子,說是抄襲也不是,當然也沒辦法說是原創。設計工作(我這裡用Effort來說明,比較反映出設計工作裡對原創性的要求,用Work太過於勞動階級,我寧願相信設計師不是勞工。)沒辦法真實反應在設計品上,這造成了許多人都對互動設計的未來感覺到失望,一件互動設計案,創意的成份應該要大於技術成份,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甚至只要螢幕上有影子晃來晃去就是互動設計。

我知道許多人都想做國際性的案子,甚至有些人已經在做了。但從素人,到設計師,到國際設計師這條漫長的道路,如果說沒有心法,那是騙人的。每個國際性的一線設計師都有自己的方法,基本上一定跟平常設計師不同,要不然沒辦法給客戶交代,最重要的是沒辦法對自己交代。所以我想要舉個例子:傑克舒茲(Jack Schulze)對設計的看法。

Jack Schulze,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互動設計藝術碩士。或許你有看過他與團隊,為倫敦電通(Dentsu London)所製作的一系列「製作未來魔術(Making Future Magic)」的廣告[1],在這之前,他曾在大學修習視覺設計。

而在這篇Six Questions from Kicker: Jack Schulze裡,你可以看到他對設計的看法,對於自己能夠與不能夠做到的事情提出反思,甚至在生涯裡上過最重要的一課。重點是最後一個問題:設計師應該知道的五件事情(What are the 5 things all designers should know?),引述如下:

1) Don’t use processes like User Centred Design or Usability dogmatically. Learn your trade and do it properly and you’ll be able to deliver work confidently. 
不要照表操課的使用使用者中心設計,或是使用性。你的工作就是要搞清楚在交換什麼,然後充滿自信的遞交工作。
2) Talking about your work does not directly improve the actual quality of your work. Ultimately design happens in the world and in your hands, and not in your mouth. 
談論你的工作不會讓實際上的品質變好,最好的設計發生在你的手裡,不在你的嘴巴上。
3) Once it was possible for designers to hide in their vocations and ignore the context around their work. Designers are better now because they include business, processes, media and software in the substrates they work with. 
一旦設計師可以忽略工作上的支微末結,以及遺忘掉休假時,設計師會比現在更好:他們會設計包含了商業,過程,媒體與軟體上的基礎創新。 
4) Some people (they are wrong) say design is about solving problems. Obviously designers do solve problems, but then so do dentists. Design is about cultural invention.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want to reduce the domain of design to listable, knowable stuff, so it’s easy to talk about. Design is a glamorous, glittering world and this means they can engage without having to actually risk themselves on the outcome of their work. This is damaging. It turns design into something terrified of invention. Design is about risk. We all fear authentic public response to our work, but we have to be brave enough to overcome. 
有些人(其實他們錯了)說設計是解決問題。顯然的設計師解決問題,但他們也是著做「牙醫(我認為意思是指診療)」。設計是種文化創新。有些人試著讓設計成為可以被羅列的項目,或者是被了解的事情,所以這很容易去談論它。設計是光輝燦爛的,照耀著世界。所以設計能夠對每件事情產生意義,並且負擔很少的風險。解決問題這件事情對設計是種傷害,它將「設計」害怕產生文化創新。設計是風險,我們一面害怕大眾怎麼看,也需要有勇氣去承擔我們設計的事實。 
5) Always have nice pens. 
永遠要有很多好筆。
有些事情我自己也都可能忘了,不過這仍是個很好的提醒。從真正在「做」設計的人中學習,而不是用「架空」事實的方法,對整個設計能量的提升真的有很大的助益。甚至對某些年輕設計師而言,閉上嘴好好的做些事情出來可能永遠都要成為放在桌面提醒的字句,直到自己滿足了自己為止。

[1] 製作未來魔術(Making Future Magic),http://berglondon.com/blog/2010/09/14/magic-ipad-light-painting/,2010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